字典 > 箠字的意思

箠
拼音:chuí
部首:竹
注音:ㄔㄨㄟˊ
五笔86:TTGF
五笔98:TTGF
电码:4618
四角码:88105
郑码:MMEB
仓颉:HHJM
基本字义
来自https://zidian.caidaoke.com chuí ㄔㄨㄟˊ- 同棰。
方言集汇
来自https://zidian.caidaoke.com- 粤语:ceoi4seoi4zeoi1
-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cui2cui2[梅县腔]shui2[海陆丰腔]chui2chui2[客英字典]chui2sui2
- 潮州话:sui5cuê5(sûitshuê)
《康熙字典》
来自https://zidian.caidaoke.com- 《未集上》《竹字部》 ·箠 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8
- 《集韻》是爲切,音垂。竹名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其竹則篠簳、箛箠。 又《廣韻》竹垂切《集韻》株垂切,又中葵切,��音追。竹節也。 又《廣韻》之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主蘂切,��音捶。擊馬策也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傳》杖馬箠,下趙數十城。 又《集韻》是棰切,音菙。義同。 又笞��也。《前漢·��法志》景帝中六年定箠令,笞者箠長五尺,其本大一寸,其竹也末薄半寸,皆平其節。當笞者笞臋,毋得更人。畢一罪,乃更人。自是笞者得全。
说文解字
来自https://zidian.caidaoke.com- 《卷五》《竹部》 ·箠
- 擊馬也。从竹��聲。之壘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所㠯擊馬也。所㠯二字今補。假借爲杖人之稱。漢書定箠令是也。周禮假垂爲箠。垂氏掌共燋契是也。从竹。垂聲。之壘切。按壘當作累。古音在十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