蠼
拼音:qú  
部首:
注音:ㄑㄩˊ
五笔86:JHHC
五笔98:JHHC
电码:
四角码:56147
郑码:ILNX
仓颉:LIBUE

基本字义

qú   ㄑㄩˊ
  1. 〔~螋〕昆虫,体扁平狭长,黑褐色,前翅短而硬,后翅大,折在前翅下,有些种类无翅,尾部形状像夹子,多生在潮湿的地方,为害家蚕。

方言集汇

  • 粤语:fok3keoi4
  • 潮州话:kiag4(khiak)「潮州」kiêg4(khiek旧时:khiet)

详细解释

蠷 qú
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申集中》《虫字部》 ·蠼 ·康熙筆画:26 ·部外筆画:20
  • 《集韻》厥縛切,音矍。《類篇》獸名。母猴也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蛭猱蠼猱。 又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蠼以連卷。《索隱註》韋昭曰:蠼,龍之形貌。 又《篇海》音瞿。與蠷通。詳蠷字註。 蠼猱之蠼本作玃,別詳犬部。*考證:〔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蛭蜩蠼猱。〕 謹照原文蜩改猱。